您当前的位置 :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>资讯 > 资讯 > 正文
汉马在即,60岁以上报名者逾千!跑不跑都看过来→
2023-04-14 15:24:49 来源:长江日报

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

所以宜静不宜动?

运动锻炼的强度如何把握?


(资料图)

锻炼过程中如何避免运动损伤?

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首席专家蔡林现场谈“骨”论“筋”。

4月12日

由武汉市卫健委、武汉市爱卫办

联合打造的健康科普大型系列直播

“健康大家谈”2023年第二期

在新长江传媒大厦长江演播厅开讲

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、
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首席专家

蔡林现场谈“骨”论“筋”

在“汉马”即将开跑前

教大家科学认识与防治

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

学会科学补钙、合理运动

据了解,2023武汉马拉松将于4月16日7时30分鸣枪起跑。在历届武汉马拉松的众多跑友中,除年轻人外,也不乏花甲老人的身影。据“武汉马拉松”官方微信消息,2023武汉马拉松报名选手中,最年长的有80岁,60岁以上的报名者近1500人。

- 01 -

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

所以宜静不宜动?

蔡林教授表示,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各项机能都在慢慢衰退,老人作为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高危人群,尤其要注意把控运动强度。

在不少人的传统观念中,人老了,骨骼在退化,应该减少运动,以静养为主,这样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。蔡林教授认为此观点是很多人走入的一个误区。

“健康的骨骼需要依靠肌肉进行一定的收缩运动来维持,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,这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反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”。反之,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和肌力减退,影响关节的灵活性,容易跌倒,造成骨折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对于骨折患者而言,在骨折急性期过后也应进行适当的运动。“科学的运动有利于提升骨量,促进康复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》指出,老年人应该在自身功能性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身体活动,并根据健康水平调整身体活动强度。

- 02 -

老年人如何把握运动强度?

以“运动时能说话不能唱歌”为宜

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进行运动锻炼?对于老人来说,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退化,过量运动或者方式不当,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,得不偿失。因此,老年人运动更讲究循序渐进、量力而为。

蔡林教授推荐——

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因人而异,老年人如何把控运动强度呢?蔡林教授认为,判断运动强度可用运动中谈话来衡量: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,为中等强度运动。这种运动状态和强度是他最推荐的。

- 03 -

如何减少运动损伤?

运动前热身,运动后拉伸

“汉马”即将来临,如何减少运动损伤是当下的热门话题。蔡林教授认为,任何运动锻炼都需要先让身体慢慢进入和适应运动状态,循序渐进,同时准备好合适的运动装备等一切准备工作。

01:09

“尤其对于马拉松这样的长跑运动来说,跑前没有充分的准备非常容易慢性损伤。”这里说的准备不单指跑前热身,还包括运动装备的选择。

例如,一双不合脚的运动鞋可能会磨破运动员的脚。“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不利因素累积起来会对身体产生副损伤,类似的慢性运动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。”

2021年10月19日在武汉市卓尔书店举办的“健康大家谈”中,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张青松教授、国家卫健委认证康复专家胡峰也曾就“跑步的正确姿势”进行深度解读。张青松强调,运动也讲究“一张一弛”,该休息时一定要休息,尤其是普通人,不建议进行超负荷锻炼。此外,运动前热身,运动后拉伸,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,最大程度提高锻炼效果。

“生命在于运动,运动创造美好生活。”随着医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。蔡林教授通过自己的多年来运动锻炼的经验,号召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,坚持科学锻炼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,这样才能储备足够的骨量和肌肉含量,更好的应对未来衰老导致的骨骼和肌肉含量的流失,预防骨质疏松,共同实现健康老龄化。

更多精彩,戳视频↓↓↓

▐ 蹲起膝盖“咔哒咔哒”响,可以跑步吗?

00:58

▐ 碳酸饮料和咖啡,会导致骨质疏松吗?

01:11

(来源: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武汉市爱卫办 文 | 刘越 视频 | 赵怡然 摄影记者 | 柯志刚 组图 | 马晶晶 制作 | 费吟梅)

【编辑:余丽娜】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24小时报料热线:027-59222222。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kin0207@126.com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