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合肥滨湖科学城,一颗“人造太阳”正在建设当中。
“人造太阳”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天上的真实太阳,而是复制核聚变反应过程的装置,因此“人造太阳”的全称叫“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”。
“人造太阳”怎么建设?它又长什么样?一起来听总台记者刘军在现场的介绍。
(资料图)
“人造太阳”究竟是什么 ?
记者所处的位置是安徽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一栋厂房里。在他身旁的高耸装置,就是下一代“人造太阳”的核心部件“1/8真空室”。它重295吨,高19.5米,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“橘子瓣”。
“人造太阳”其实并不是简单复制天上真实的太阳,而是复制核聚变反应过程的装置。我们都知道,万物生长靠太阳,而在太阳的内部,时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,从而给大自然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。比如从一升海水里面提取的氘,经过聚变反应,就能释放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,而且没有污染,是未来的理想能源。
经过多年研究,“人造太阳”目前已经从实验验证发展到工程应用验证阶段。通过现场展示的“人造太阳”模型可以看出,核心部件“橘子瓣”未来会安装在主机内部的中间位置,整个主机里一共有八个“橘子瓣”,全部装上后会形成一个环形的真空室,相当于聚变反应的“锅炉”。未来,从海水里面提取的氘、氚元素就会在这样的“锅炉”里进行聚变反应,产生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。
目前,下一代“人造太阳”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制和现场集成调试,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建成。
重活细活都能干 “人造太阳”有了“检修工”
在现场,记者发现在“橘子瓣”的上中下三个位置都留有窗口,它们用于安装各种系统设备和内部部件的调试及维护。但这些窗口并不是供人进出,而是机械臂的进出通道。
在“橘子瓣”的旁边,有一个蓝色的大机械臂,它就是远程维护的主力军,叫“多功能重载机械臂”。它的重量有16吨,不仅能抓取重达几吨的零部件,还能对“人造太阳”的核心部件进行拆装、切割、焊接、打磨等一系列精细操作,精度误差在5毫米以内。用科研人员的话来说,就是“身强力壮能绣花,重活细活都能干”。
聚变发电加速推进 向着“能源自由”努力
随着下一代“人造太阳”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,科研人员也在同步推进聚变能发电商业化的应用研究。
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目前已经进入总装阶段。这个实验装置由数万个部件组装完成,总重量高达6000吨,将在2027年底建成,并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,为聚变能发电商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数据。
相信在大科学装置的助力下,人类距离用上清洁无限的“聚变电”,实现“能源自由”的那一天将越来越近。
原标题:《可源源不断产生清洁能源, “人造太阳” 正从梦想走向现实》
栏目主编:施薇 文字编辑:卢晓川
来源:作者:央视新闻客户端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
热点
- 山西前8个月抽采煤层气近百亿立方米 热点聚焦
- 天天资讯:因侵害商标权,格力电器起诉慈溪市微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黄秀山食品店(个体工商户)成立 注册资本2万人民币
- 蒙牛乳业(02319.HK)连续8日回购,累计回购161.80万股
- 看热讯:东湖快语|作业“卷字数”?好风气长在无数的细节里
- 每日焦点!全国首创!福建省启动金融赋能地理标志产品专项行动
- 腾讯控股(00700.HK)9月15日耗资5.51亿港元回购85.6万股_新要闻
- 最资讯丨龙磁科技:拟投资2.1亿元建设越南龙磁二期工程 实现永磁铁氧体原料的本地化供应
- 瑞穗下调应用材料目标价至175美元
- 动态焦点:小鹏汽车加速欧洲市场布局